在高等学府的学术殿堂里,一个声音打破了传统的宁静——交大教授程先华以一纸实名投诉,揭露了学阀势力如何侵蚀公平,挑战教育部的监管责任。他以亲身经历揭示了学阀如何通过掌控话语权和资源,形成强大的利益集团,压制竞争,败坏学术风气,阻碍创新的火花。
程教授,年逾六旬,作为一名上海交通大学的教师,他的申诉状直指教育部的失职。他指控在评选优秀论文和学院长聘教授的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不公与暗箱操作。面对他提出的公正质疑,不仅未得到满意的答复,反而遭受了报复,学院的腐败气息愈发严重。
2020年,程教授的学生在论文评审中遭遇困境,他试图引入全国专家进行公正评估。然而,即使在多次申诉后,他的学生仍然处于不利位置。他坚信自己受到了不公正待遇,质疑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评估公正性以及教育部的监管失职。依据中办发〔2019〕35号文件,他寻求纠正这一不公,呼吁学校改进作风学风,并已正式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教育部履行文件中的职责并提供有力证据。
在行政裁定书中,程教授申请再审,坚决要求撤销原判决,支持全部诉讼请求,并要求被申请人承担相关费用。他利用教育部投诉举报平台,揭露了教育部对直属高校监管的缺失,认为这种不作为构成了行政诉讼的实质。他的申诉并未被北京一中院接纳,他认为原审法院在处理此案件时混淆了信访与举报的界限,教育部对上海交通大学的渎职行为亟待查处。
程先华教授的行动,不仅是一场个人的抗争,更是对教育公正的捍卫。他的案例警示我们,公民有权在《行政诉讼法》的保护下,挑战权威,寻求公平。这起案件的再审请求,期待最高法院能够重新审视,以公正的裁决,照亮学术领域的光明,让学阀无处遁形,维护教育的纯净与公平。
日期:2022年9月30日
在这个学术争鸣的时代,程教授的勇气与决心,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对公正和责任的追求。让我们共同见证,最高法院如何回应这份对公平的呼唤,为学界带来真正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