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明节,起源于上古时代的祖先崇拜和春祭习俗,融合了自然和人文的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扫墓祭祖和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主要传统活动,这些活动在中国历史长河中一直延续至今。
2、清明节是用来纪念那些已经离我们而去的生命的,同时也是在激励活着的我们,纪念那些我们亲近、我们爱戴的已故亲人,感谢他们赋予我们生命。清明节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对亲人的思念,更应成为一种民族的传统,成为我们民族生命延续的一种仪式。有专家提议,我国应当有一个“国典”,在每年的清明节,于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前举行祭奠先烈的仪式。这样,从先烈到先贤,我们历史上众多杰出的人物,都能得到我们的纪念和敬仰。
3、清明最初只是一个表示节气的名称,后来逐渐演变成了纪念祖先的节日,这与寒食节的习俗密切相关。相传晋文公将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在山西地区,大多数地方是在清明节前一天过寒食节;而榆社县等地则是在清明节前两天过寒食节;垣曲县还有在清明节前一天过小寒食节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