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飘落,行走在路上的人仿佛心情沉重,神情恍惚。
2. 他们向牧童询问何处可以找到酒店,牧童指向了远方的杏花村。
3. 《清明》诗中写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4.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这一天有扫墓、踏青、早肢猜插柳等传统活动。
5. 在宫中,这一天被称为秋千节,坤宁宫及各后宫都会设置秋千,嫔妃们会玩秋千游戏。
6. “纷纷”一词用来形容雨多,而“借问”则是询问的意思。
7. 杏花村是指位于安徽池州贵池区秀山门外的一个村庄,后人常用它来命名酒店。
8. 《清明》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作品,描绘了清明时节春雨中的景象。
9. 诗的第一句描述了情景和氛围,第二句展示了人物的凄凉心境,第三句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第四句通过回答和行动达到高潮。
10. 整首诗色彩淡雅,情感悲凉,通过逐步上升的手法,将高潮放在最后,令人回味无穷。
11. 关于《清明》的创作背景,这首诗最早出现在南宋人谢枋得的《千家诗》中,而杜牧的《樊川文集》、清人冯集梧的《樊川诗集注》及《全唐诗》均未收录。
12. 谢枋得为南宋人,但从《草堂诗余》前集卷上所载宋祁《锦缠道》词中可知,这首诗在北宋时期已经广为流传。
13. 尤其是首句“清明时节雨纷纷”更是家喻户晓。
14. 这首诗创作于唐武宗陆型会昌六年(846年),当时杜牧担任池州刺史。
15. 关于杏花村的地理位置,历来有多种说法,有人说在山西汾阳,有人说在湖北黄州,有人说在江苏南京(金陵),也有人认为诗人是虚构的。
16. 然而,池州的说法最为可信。池州贵池饥笑西郊有一个杏花村,据方志记载,唐会昌年间,有黄公名广润在此酿酒出售。
17. 店内有一井,水味甘美,被称为“黄公广润玉泉”。
18. 而杜牧在会昌年间恰好有守池州的经历,他借助本地风光创作了这首诗,可谓是顺理成章。
19. 据《江南通志》记载,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经过金陵杏花村饮酒,诗中的杏花村指的就是这里。
金彩汇快320. 以上内容参考了百度百科关于《清明》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