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来历: 清明节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的“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也开始仿效,在这一天祭祖扫墓。 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所以晋文公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清明节的风俗: 扫墓: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是表达孝道的重要节日。扫墓活动一般上午进行,人们会携带酒食果品,在墓前焚烧纸钱,为坟墓培新土,叩头祭拜。 踏青:清明节正值春意盎然的时节,也称为“踏青节”。人们会在扫墓祭祖之余,外出赏春景,郊游一番,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放风筝:清明节放风筝也是一项很有意义的活动。有的人会在风筝飞到很高的地方时,剪断风筝线任凭它飞走,认为这样能够给自己带来好运。 植树:清明节期间正是生机勃勃的时候,栽种树苗成活率高,因此有植树的习俗。有传说清明节植树是为了纪念神农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