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税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税率情况:

2018 - 2020年:特朗普政府以“贸易逆差”和“知识产权保护”为由,对中国输美约3700亿美元商品分四轮加征关税,税率从10%逐步提升至25%,涉及机械设备、电子产品、纺织品等。中国采取对等反制,对原产于美国的大豆、汽车、化工品等商品加征5% - 25%关税,并逐步扩大清单范围。2021 - 2024年:拜登政府虽暂停部分新增关税,但维持对华核心关税政策,同时推动供应链“去中国化”,限制半导体等技术出口。2024年底,美国宣布自2025年起对中国太阳能晶片、多晶硅加征30%关税。2025年:2月4日起,美国对所有中国输美商品加征10%关税,并取消小额免税政策(原货值≤800美元免税),仅豁免人道主义物资等少数类别;4月9日起,对中国输美商品综合税率升至34%(部分白宫官员称或达54% - 66%),汽车领域额外加征25%关税。4月2日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对中国输美商品额外加征34%关税,叠加之前20%税率,总税率达54%;4月8日,特朗普政府威胁若中国不取消34%反制关税,将对所有中国商品加征50%关税(总税率达104%);4月10日晚,美国确认对中国关税率升至145%,小额包裹关税由90%加至120%。中方也采取反制措施,2月10日起,对美煤炭、液化天然气加征15%,原油、农机等加征10%;4月10日,将对美所有进口商品加征税率由34%提高至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