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来历是与周代的节气及寒食节的习俗融合而来,讲究包括祭祖扫墓、踏青游玩以及一系列的传统活动。
来历: 节气起源:清明节最初是一个反映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变化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春耕春种的好时节。 寒食节融合: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后来两者逐渐合二为一,寒食成为了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即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食。 历史传说:关于寒食节的起源,有一个流传甚广的传说,即春秋时期的晋文公为了纪念忠诚的介子推,将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并将介子推死难之日定为清明节。
讲究: 祭祖扫墓:清明节是祭祖扫墓的重要日子,人们会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为坟墓培上新土,插上新枝,祭拜祖先。 踏青游玩:清明节又称“踏青节”,人们会在此时进行春游,欣赏春光,开展体育活动,享受春天的美好。 传统活动:除了扫墓和踏青,清明节还有禁火、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植树等传统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有助于增进健康,还能让清明节充满生机与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