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来历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最初是一个重要节气,后与寒食节合并形成了现在的清明节。风俗主要包括祭祖扫墓和踏青。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来历 节气起源:清明最初是一个表示物候变化的节气,标志着气温升高,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与寒食节合并: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地,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寒食也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即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二、风俗 祭祖扫墓:清明节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人们会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焚化纸钱,为坟墓培上新土,并插上新枝,然后叩头行礼祭拜。这一习俗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中都很盛行。 踏青: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正值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是人们春游的好时候。古人有清明踏青的习俗,并会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这一习俗至今仍然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