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子推与清明节的由来:左丘明《春秋左氏传》中记载的“介子推至忠也,自割其股以食文公,文公后背之,子推怒而去,抱木而燔死”。因公元前644年,逃至卫国的重耳快饿倒时,他的随从介子推赶忙采来野菜,又割了自己大腿上的肉,弄成一碗肉汤呈给重耳饱餐一顿后,重耳才得以活命有了命运的转机。
-
介子推与清明节的来历如下:介子推的故事。春秋时晋文公重耳流亡,途中又累又饿,随臣介子推从大腿上割下一块肉,为重耳煮汤,重耳得知后感激涕零。晋文公即位后封赏群臣时忘了介子推,介子推则不慕名利隐居绵山。重耳追悔莫及,火烧绵山以寻找,事后却发现介子推背着老母死在一棵枯柳下,并留下遗言...
-
在烧焦的柳树上,人们发现了介子推的血诗衣襟,其上写着“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于是,晋文公将那日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登山祭奠,发现一棵老柳树复活,便赐名“清明柳”,并将第二日定为清明节,以此纪念介子推,并警示自己要清明勤政。2、另一种说法是,介之推是春秋时期...
-
清明节与寒食节相邻,均源于晋文公对介子推的纪念。春秋时期,晋国征服了多个戎狄国家,晋献公与戎狄女子生有五子。其中,重耳和夷吾为狄人狐姬所生,奚齐和卓子为戎人骊姬所生。"骊姬之乱"即源于此,骊姬设计杀害了申生,使奚齐成为晋国国君。重耳逃往狄国,夷吾逃往梁国。晋国内乱后,奚齐和卓子被大臣...
-
4、在烧焦的柳树上,人们发现了介子推血写的诗:“割肉奉君,型禅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金彩汇快3。”晋文公为了纪念他,将放火烧山的日子定为寒食节。5、第二年,晋文公登山祭奠介子推,发现一棵老柳树复活,他将这棵树命名为“清明柳”,并将这一天定为清明节,以此来纪念介子推的忠诚与自己的清明政治...
-
2. 介子推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忠臣,他忠诚而质朴,有许多传说故事。3. 传说晋文公为了纪念介子推,将每年介子推被焚的日期定为国家禁火日,即寒食节,以示哀悼。4. 尽管寒食节的起源并非完全由于介子推,但纪念介子推的说法广为流传。5. 清明节,亦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是春季之交...
-
出自春秋时期介子推写给晋文公的一首血诗《无题》,原文为: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白话译文:割下我的肉献给主公表明我的赤胆忠心,希望主公能够永远保持清正廉明的风范。臣死后在柳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