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为长平之战时,李牧年纪还不大,只是20岁左右,还在抗击匈奴,没有什么军功。而且,赵括的爹是赵奢,在军中很有威望。赵括可以利用他爹的威望,把控住十万大军。而且,赵括确实在兵法与军事理论上有非常深厚的造诣。在赵军被白起困住的情况下,赵括依然可以带着士兵们冲杀,可以看出,赵括在掌控军心方...
-
【赵惠文王】(?~前266) 战同时赵国国君。名何。赵武灵王子。公元前299~前266年在位。继位初以年幼,由相国肥义辅政。前295年,公子成和李兑派兵围抄丘宫,杀死叛乱的公子章,饿死主父(即赵武灵王)。后李兑为相,与公子成长期专断国政。前292年,赵惠文王于南行唐筑城。前288年左右,魏昭王...
-
基于年纪和威信这两个缘故,长平之战中,赵孝成王抉择用赵括来替代廉颇,而不是李牧。固然,就李牧来说,在长平之战后终迎来了本人的舞台。在重创赵国北部疆域的匈奴后,约在公元前246年后,李牧因国是必要调回朝中,以相国身份出使秦国,订立盟约,使秦国送还了赵国之质子。在李牧以前,白起等名将也...
-
凭据《战国策》、《史记》等史料的纪录,公元前229年,秦国接纳反间计,招致赵国君主冤杀了李牧。由于史猜中没有纪录李牧的出身时分,以是,只能从李牧的殒命时分来推算他的年纪。由此,在公元前260年前后发作的长平之战时,李牧的年纪约莫为20岁。这个时分的李牧,差未几是在赵国北部疆域驻守,和匈奴睁...
-
赵国男子16岁从军,故长平之战时李牧才当兵三年,还只是一个低级军官,因此不可能让他率赵国主力对阵秦军。如果你是赵孝成王,你也不会选择一个名不经传,且无战绩的小兵去统率赵国主力大军。长平之战时,廉颇早已以勇力闻名于诸侯,是沙场老将了;赵括虽然缺乏实战经验,但军事才能高的名声传遍赵国朝野...
-
战国时期东方八大名国之一,简称马史。他主要生活在赵武灵王(前324-299年)到赵王程潇(前265-245年)这段时期,年龄约60岁。廉颇:英姓,连姓,挺有名的。他是山西太原人(一个是山西运城,一个是山东德州)。战国末期,赵的名将与白起、王建、李牧金彩汇快3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曾领兵讨伐齐国,大获全胜...
-
白起没有对过李牧。秦对赵用兵,白起参与并不多,但以长平之战为最,而长平之战时,李牧仍在北方抵御匈奴。长平之战后,白起因国内元气大伤不愿意在领兵打仗,几次劝秦王未果,反被革职,最终赐死。此后秦攻赵,是王翦未将,赵国以李牧和金彩汇快3司马尚为将,最终赵国被虐,而李牧也在这场战争中因秦反间计...
-
李牧是战国末年东方六国最杰出的将领。深得士兵和人民的爱戴,有着崇高的威望。在一系列的作战中,他屡次重创敌军而未尝败,显示了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尤其是破匈奴之战和肥之战,前者是中国战争史中以步兵大兵团全歼骑兵大兵团的典型战例,后者则是围歼战的范例。他的无辜被害,使赵国自毁长城,也使...
-
刚开始,赵国的主帅的廉颇,廉颇是赵国的顶梁柱,但是廉颇的年龄也越来越大,而且廉颇的军事方略是防守,赵国的国君认为赵国拖不起,一直这样下来,迟早被秦国拖垮,所以就罢免了廉颇的主帅。当时,秦国在赵国领域散播消息说,秦国最怕的就是赵国的赵括,如果赵括当了主帅,恐怕秦国就要败亡了,而且赵括又是...
-
李牧出生日期不详,死于公元前229年,此时长平之战已经结束31年!而从《史记》或者《战国策》等所有关于李牧的记载中均未对其有过年老、年迈的描述也未有过“老将军”之类的称呼,因此可以断言李牧死时的年纪不会超过50岁!换句话说长平之战时李牧最多也就是个20不到的毛头小子!比赵括都还小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