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2、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陆游《临安春雨初霁》3、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阵子·春景》4、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黄庭坚《清明》5、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高翥《清明日对酒》6...
-
一、《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二、《寒食野望吟》— 白居易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别离处。三、《闾门即事》— 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金彩汇快3。试上吴门窥郡廓...
-
1、《途中寒食》(唐)宋之问。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翻译:在路途的马上渡过晚春的寒食节,可惜在江边的码头上望,却看不见来自洛阳灞桥的离人。虽然被贬为下臣放逐到南方,心中还是惦念着北方的英明的君王,故乡家园,令人...
-
二、《寒食野望吟》白居易。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别离处金彩汇快3。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点评:白居易在这首诗中擅长用描写来渲染氛围,那随风而吹的纸钱,那一座座古墓,都给人萧杀之感,也让人顿生幽古之情。棠梨白杨本是...
-
原文: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翻译: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问一声牧童哪里才有酒家,他指了指远处的杏花村。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人,杜佑之孙,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著有《樊川文集》,诗歌以七言...
-
1、《清明》:杜牧的《清明》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开篇,生动描绘了清明时节细雨纷纷的景象和行人的沉重心情。牧童指向杏花村的情景,增添了诗句的意境,使这首七言诗成为流传千古的名篇。2、《清明》:王禹偁的《清明》以“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开篇,表达了诗人在清明节...
-
柳垂阡陌雨沉沉的下句是千里子孙赶上坟。《清明》是当代左河水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是一首写清明祭祖扫墓活动的一首七言绝句诗。全诗描写了清明节的典型气候特征,植物形态及节日里人们从四面八方、千百里路的工作之地赶回家乡参加民间祭祀扫墓活动的场景。作者左河水,在《诗潮》《江西诗词》发表后...
-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人,唐代诗人、散文家。他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尤其是《清明》一诗,流传甚广。大和二年,杜牧26岁中进士,此后历任弘文馆校书郎、江西观察使幕、淮南节度使幕等职。他还曾担任国史馆修撰,以及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清明》这首小诗语言通俗,没有难字,也不...
-
一、清明节的意象描绘 细雨纷飞目泪丝,鲜花翠柏寄哀思。二、缅怀先烈的情感 捐躯为国存功绩,祭奠英魂谱赞诗。三、七绝诗的历史起源 七言绝句,简称七绝,其起源已不甚清楚。明清人认为七绝起自萧纲、虞世南或是四杰的说法,都是指七言律绝。虽然七绝在其发展过程中,的确以律绝为主,但与五绝类似,...
-
江南清明时节这一天,细雨纷纷飘洒,路上远行的行人个个落魄断魂。借问当地之人哪里可以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指了指远处的杏花山村。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所作,是一首七言金彩汇快3绝句。作者简介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是我国唐代伟大的诗人和散文家。杜甫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