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晋文公时期,晋国六卿之一赵衰生有四子:赵盾、赵同、赵括和赵婴齐,赵衰死后,赵盾为赵氏领袖,继承赵衰执政大夫一职,执掌晋国国政。赵盾生赵朔,赵朔娶晋成公之女孟姬,赵朔死后谥为庄,故称赵庄姬。 赵朔早逝,赵庄姬早早守了寡,寂寞难耐下,就与自己的叔叔赵婴齐有了奸情(叔叔与侄媳妇有私情这绝对属乱伦行径)。事情...
-
长平之战后,赵国没有立即灭亡!但是,长平之战,对于的秦和赵,都是决定性战役,当时,秦赵军队在上党地区对峙3年,最后因赵王起用赵括代替老将廉颇,导致长平之战赵国惨败,45万军队悉数被灭。长平之战过后,赵国君臣忧惧,派出使者游说秦国宰相,以6城为诱饵使秦国答应退兵休整,后来没有将这6座城池...
-
春秋战国时期的赵国属于现在山西、河北境内,首都是今天的河北邯郸,赵括应是邯郸人。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派大将白起进攻韩国,占领了野王(今河南沁阳)。截断了上党郡(治所在今山西长治)和韩都的联系,上党形势危急。上党的韩军将领不愿意投降秦国,打发使者带着地图把上党献给赵国。赵孝成王(赵惠...
-
赵括死后,赵军无主将,剩余四十万大军投降秦军。但俘虏人数太多,白起恐生事端,将其全部杀害。长平之战中战国战败,加上主力全军覆没,赵国已无还手之力,按道理应该一鼓作气拿下赵国才对,白起当时也是这么想的,坑杀四十万赵军也是为了让灭赵阻力小点,震慑赵国。所以,在打完长平之战后,白起也没...
-
赵孝成王用赵括替换掉了廉颇为大将,结果赵括有辱使命,兵败被杀,而赵国的几十万大军也被白起坑杀的干干净净,此战之后,赵国已经彻底没有了和秦国对抗的底气,毕竟士兵就是战斗力,一下失去了几十万的青壮年,赵国已经不是伤筋动骨那么简单了,而是差点把血都流干。李牧被馋杀,赵国回天无力。你...
-
史书没有记载,但可以分析一下:赵括之父马服君赵奢的生卒年不详,但史学界按照其生平事迹估计为死于60岁左右,而赵括是在其死后称为赵国金彩汇快3将军,史书记载其父活着的时候曾与他讨论兵法并得出其做将军必败的结论,可见他在父亲死前早已成年,而且秦国能够进行反间计使得他代廉颇领军,也说明他当时已经有...
-
长平之战后赵国还生存40年,为何能歼灭20万秦军10万匈奴兵?
对此,在笔者看来,长平之战惨败后,赵国之所以还能击败强大的秦国,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这是因为在长平之战中,秦国也损失了20万人左右的精锐力量。现在,人们提到赵括这位武将,第一反应就是他纸上谈兵金彩汇快3,并且让赵国损失了45万大军。不过,在长平之战中,赵括战死沙场,坚持和秦军较量的勇气...
-
当时秦国要灭赵国,可以说易如反掌。为什么却并没有马上灭赵国,而是往后拖了40年,直到公元前222年,王翦才灭掉赵国。这是怎么回事呢?(长平之战)一、秦国杀敌一万,也自损三千。秦国在长平之战中确实把赵国的40多万主力全歼。但是,可能因为赵括的“纸上谈兵”,大家忽略了赵括指挥大军...
-
赵括熟读兵书,但缺乏战场经验,不懂得灵活应变。 赵孝成王七年(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中,赵国中秦国的反间计,用赵括代替老将廉颇。赵括一反廉颇的策略,改守为攻,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主动全线出击,向秦军发起进攻。秦将白起分兵两路:一路佯败,把赵军吸引到秦军壁垒周围;一路切断赵军后路,实行...
-
且说,赵括调兵遣将已毕,正要对秦军发起战略进攻。突然晴空万里的蓝天打了一个炸雷,一道闪电劈在赵括身上。顿时赵括就晕死过去,亲兵们连忙抢救。赵括醒来后,亲兵发现他的气质变得霸气了许多。亲兵们不知道,赵括现在被项羽的灵魂侵占了躯体,还融合了赵括的所有记忆。(赵括――现在仍叫赵括,灵魂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