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称:长平之战 参战部队:秦国 赵国 战争结果:赵国惨败 时间:前262年-前260年 地点: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人物:白起 王龁 廉颇 赵括 长平之战详情 攻占上党 周赧王五十四年(前261年)初,秦昭王一路军队攻打并占领了韩国的缑氏(今河南偃师市南)和纶氏(今河南省登封市西南),以威慑韩国。周...
-
愤怒的秦昭襄王强令白起带兵攻打邯郸,白起深知长平之战金彩汇快3已经导致赵国的怨恨,如果自己继续带兵攻打赵国,必然引起赵国全国同心协力的抵抗,于是称病,迟迟不肯赴命。而后秦昭襄王以“其意怏怏不服,有余言“赐死白起。
-
但是,根据1995年长平之战遗址考古发现,很多尸骨都有明显的伤痕,有些甚至身首异处,这也让无数人对几千年来“白起坑杀赵军俘虏”之说产生了质疑。 长平之战尸骨坑 且不管白起坑杀俘虏与否。长平之战,秦国大胜是铁定的事实。 同时长平之战也成为了战国后期天下局势的一大转折点。作为强国的赵国从此一蹶不振。而秦国...
-
秦赵长平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62年到公元前260年。在这场大战中,秦国坑杀了赵国40多万降卒,可以说,基本上把赵国的主力全歼。留在赵国内的,只剩下40岁以上的老人(古代那个年纪确实叫“老人”了)和十几岁及以下的孩子。当时秦国要灭赵国,可以说易如反掌。为什么却并没有马上灭赵国,...
-
从统一战争的角度看长平之战,此役是秦与东方六国的一次大决战,是促使历史转折的关键之战,秦胜赵败,基本奠定了统一的格局,反之,历史进程则不可估计。司马迁评论说:“平原君风度翩翩,是乱世中的一位佳公子,然而不识大体,俗话说‘利令智昏’,他误听冯亭邪说,让赵国在长平损兵40余万,邯郸差点不守。”司马迁“利...
-
赵括乃无能之辈,空会纸上谈兵,却自持了得,初至便出兵击秦,秦军诈败而逃,赵括乘胜追击,至秦壁垒下,不能入。白起则遣奇兵二万五千人断赵后路,另一支奇兵五千断赵壁垒,将赵军切为两段。赵军不利筑壁垒坚守待援。秦昭王亲至河内,赐民爵一级,下令:十五岁以上壮丁悉数征发至长平金彩汇快3,截赵援军及粮草。九月,赵军被...
-
战争概述:秦昭王四十七年(前260年),秦赵两国为争夺韩国上党地区,爆发了战国史上最大规模的一场战争——长平之战。秦强赵弱,最初赵名将廉颇采 取了坚壁不出、疲劳秦师的战略。后来秦国使用离间计,赵王临阵换帅,用毫无战争经验的赵括代替廉颇为帅,秦军则偷换名将白起为帅。赵括由守变攻,被白起分 割围歼。围囤...
-
长平之战是中国战国时代的一场大规模野战。战役前后耗时3年,以秦军胜利,赵军失败而告终。是役秦军前后杀死赵国军人45万,被后人认为是战国形势的转折点。自此战后,其他的诸侯国均不再有对抗秦军的实力。秦统一中国的战争从而只剩下时间问题。公元元前260年夏,赵括接管了长平前线40馀万赵军。与此...
-
长平之战,赵王把廉颇换走让善于进攻的赵括顶上,结果赵括带兵被秦军全歼,也是历史上最悲惨的一次战役了。后人把赵国失败的原因对归结到了赵括的身上,说赵括是纸上谈兵,战术还没有经过任何的实践就拿出来用,导致了最后的失败。难道赵括真是长平之战最大的败笔么?下面还是先帮大家回忆一下长平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