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我有疑问,这首诗的题目叫做“梦游天姥吟留别”,应该是一首离别诗,但是通篇我读下来却没有感觉到李白一点点离别的愁绪,只读到了壮美的景观,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 师:我也挺纳闷的,这不是送别诗么?怎么没有那种杨柳依依的送别之情呢?没有那种“执手相看泪眼”的苦楚呢? 生:我感觉李白想出新意,完全突破了...
-
多媒体展示:两卷新诗,廿年老友,相逢同是天涯,只为佳人难再得;一声河满,九点齐烟,化鹤重归华表,应愁高处不胜寒。 师:这是一副挽联,所挽对象为新月诗派代表人物徐志摩。 “两卷新诗”,指的是徐志摩的诗集《志摩的诗》、《猛虎集》。而“九点齐烟”是济南郊区九座小山的总称,此借指徐之遇难地。他是1931年...
-
”(多媒体展示《红烛》序曲闻一多头像)(多媒体展示《最后一次讲演》图片)死水课件【课 型】【作 者】闻一多【备课时间】【上课时间】【教学目的】1、 了解时代背景,体会作者的爱国热情。2、 理解两首诗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3、 理解闻一多反讽手法和音律美。【教学重点】意象的把握【课时安排】一...
-
我想,要想读懂一首诗,必须要结合诗歌背景,走进作者,抓住诗眼,反复诵读揣摩,方能感悟诗歌的内在意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短歌行》课堂实录 教学过程: 师:上一个星期,一个同学跟我说过,她有一篇很好的 文章 要给我欣赏,我看了,我觉得有一些不足,但是的确不错,至少作者的阅读面和思考值...
-
一、《秋天》教学实录(双流县棠湖中学刘勇)师:亲爱的同学们,今天很高兴能够和大家一起探寻现代诗歌金彩汇快3艺术的殿堂。(师生互相问好)师:秋风如雾,秋水似梦。让我们一同来欣赏一组秋的画面。(幻灯出示:音乐伴随画面)师话外音:越过溪水的欢歌,飞过秋鸟的啼鸣。走进秋天,走进一个幽静的世界;走进秋天,迎来一片丰收的岁月...
-
《强化文本意识 落实语文要素》听杨修宝老师讲现代诗单元教学策略谈
杨老师用生动的教学实录为我们做了《语文统编四下册第三单元备课指导》,使我们对新教材新内容有了一个整体系统地了解。杨老师在课堂上逐步逐层使学生对诗歌的欣赏理解能力不断提升,学生深刻理解了诗歌的内容,体会了诗歌表达的情感,让学生富于想象并用独特的语言表达,不动声色、润物细无声。杨老师的...
-
在课堂中学生的表现所见,雪野先生要教会儿童打破在比喻方面的思维桎梏,进行发散联想,放开比喻的想象力。而这就构成本节课的两个目标,基于前面第一个教学目标的基础之上,第二个目标就有了延伸的可能。 二、儿童诗创作的教学环节——欢乐的游戏 雪野先生的这节课其实并不复杂,其主要的环节按照教学目标就分成两个部分...
-
《别云间》课堂实录 师:上课之前我有一点小小的要求,这节课大家能做的事自已做,行不行? 生:(响亮地)行! 师:现在大家听一段录音(播放《梅岭三章》录音范读之一)。 师:这首诗我们都很熟悉,谁来简介绍一下? 生1:这是陈毅元帅因伤病被围梅山,生命危在旦夕时写下的《梅岭三章》中的第一章。 师:回答完全...
-
一、课前准备: 1.通过书籍和网络查阅和搜集构建诗歌教学高效课堂的相关资料,观看名师诗歌教学的课堂实录视频,听师傅以及教研组各位老师诗歌教学的课,从中学习构建诗歌教学高效课堂的理论知识和经验方法。 2.备课过程中加强对诗歌教学高效课堂的探究,多设计侧重学生自主学习、互动互助的环节,将教师主讲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
-
基于以上思考,我将本课设定为语用型和写作型相结合的文本类型,聚焦于“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这一个核心语用点,通过“宏观看全篇骨架”“中观识段落铺展”“微观赏语言特色”三个步骤贯穿课堂。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通读全文,疏通生字词,并将说明对象及说明方法标注出来,共同分析学习。 第二课时 一、宏观看全篇...